汴京春深_分卷阅读7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75 (第1/2页)

    是要从三房走,两人又争了起来。程氏冷笑着说:“二嫂当家让人看不懂,咱们家书香门第也要趋炎附势不成?一样是表亲,陈太初和阿昉,留着的屋子和仆从,就从公中走,敢情我娘家侄子,商户人家,就得我三房自己担待?”

吕氏被气得不行:“太初和阿昉,又不会天天来,来了也都自带小厮随从。你侄子那是寄住在府里,连着服侍的四五个人,这起码也得两三年,吃住用度,和他们怎么比?”

程氏哈哈道:“那我就更不懂了,二伯每年收留的国子监那些穷书生文士,寄住在外院等着大比,短的两三个月,长的也有一两年的,供他们吃供他们喝,逢年过节还要送节礼,做衣裳,考不上还要送上五贯钱做盘缠。这几年算下来没有五十也有三十人。难道是为了沽名钓誉,图他们能考中进士日后好报答二伯?又或要替二伯传播贤名?那这些开销,等我家三郎回来,也要好好从外院账上算上一算,当从你二房出才是!”

吕氏一口血差点没吐出来,这眉州阿程胡搅蛮缠真是没边了。孟存收留这些赶考的贡生,乃是祖规,为的是祖上的仁德之义,被她这张臭嘴一说,要传出去,还真沾了一身腥洗也洗不干净。

杜氏连连劝阻,毫无用处,索性也不劝了。

牛车骤然一顿。帘子被掀开来。侍女回禀说:“娘子们,苏府到了。”

杜氏看了终于闭上嘴的两个弟媳妇,心里默念了句阿弥陀佛,赶紧先行下了车。看着前面车上被四娘七娘扶下车的老夫人,心里暗叹:姜,还是老的辣啊。

那苏府已经敞开四扇黑漆大门,门头上披红挂彩。暖房是汴京习俗,一早就有街坊里的提茶瓶人笑呵呵地在苏府门口送茶,问候请安,百家巷里邻人来送酒的,送钱物的,送果子食物的,纷沓而至。自苏瞻一家落脚在此,前世里王妋和街坊邻里甚是熟识,朔望的茶水往来、吉凶大事,她总出力扶持。自她去世,苏府再没有和邻里打交道的人。难得今年竟然大办暖房宴,邻人都纷纷出动,主动上门。倒省了程氏好多功夫。

喝了入门的茶,众人才鱼贯进了苏府。

作者有话要说:  注:

1、暖房的习俗,从北宋起始。至今依然盛行。这个很多本书上都记载过。送茶送酒送吃的,还要送一些厨房用具。

2、北宋南宋的老百姓相互帮助互相信任,是一种公民意识的体现。社会的信任度极高。比我们现在高多了。里甚至提到,家里穷的,想要做些小生意,可以去作坊借所有的器具,晚上还回去就好。连货物都可以借,卖掉了再和作坊结算。车若水的也说过,在金陵,有人要做炊饼生意,不是武大郎,找不到铺面,也没有钱。邻里还有同行会帮他弄摊位,送炊具,借他钱和面粉。这叫“护引行院。”真是太可爱的人了。所以万一穿越成武大郎,别担心炊饼生意不好做。

3、在开个车害怕被碰瓷的社会,很难体会到人和人之间的互相信任。在宋朝,唐朝门阀制度的解体,社会经济的极速发展,并没有造成贫富分化带来的严重社会矛盾。之前说过的苏瞻夫妻在杭州设立安济坊,就是民办福利医院,这是取自苏轼在杭州的功德,自从这个开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