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门秀_分卷阅读61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18 (第1/2页)

    了,可以在这里喝茶聊天,结交同道友人。这里也会提供茶水吃食,不过份量不多就是了。那边的小屋则是卖笔墨纸砚的小店,有不少是南货,也有本地出品,若是哪位学问大家愿意,还可以把自己的大作拿去书坊印刷,然后挂在这里寄卖。”

方仁珠一路看过去,倒也觉得新鲜,只是她对这些并不太感兴趣,她的注意力放在院墙上那八个大字上:忠信、宽厚、爱人、尊贤。她若有所思:“进门时,我看见影壁上有‘明知’二字,还以为那仅仅是书馆之名。如今看来,那两个字其实跟这八个字是一体的吧?‘明知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重士,约从离衡’。这是里的话。”

赵琇笑道:“我就知道你能认出来。先父表字明知,我们以先父的表字为书馆命名,一方面是为了纪念先父,另一方面,也是觉得这两个字极好。战国四君子正因为有这样的美德与才能,才会备受世人赞颂呀。这不正是读书人们应该有的品德吗?”

方仁珠微笑着点头:“说得真好。正是如此。”

接着她又去看院子角落里的石碑,上头的碑文正是广平王的文章,记载着赵家当年运河上那场悲剧的始末,也介绍了现任建南侯赵玮建立书馆纪念亡父亡母的初衷。广平王虽目不能视,文笔却非常好。只要是有点墨水的人,都会看得出来他有多么优秀的才华。不管他身份有多尊贵,在才学上是无人可以否认的,提到他如今的残缺,很多读书人都深感惋惜。至少,曾经看过这篇碑文的人,无论是赵玮结交的那些学问大家、书香名门子弟,还是受雇前来做小工的寒门学子。都有着同样的想法。

看过碑文,赵琇与方仁珠两人又进了二门,二门内的正房正间供着孔子像。两边各有一幅条联,顶上挂着皇帝御赐的牌匾,下头的供桌上摆了鲜花与香炉。其实这里赵玮与赵琇兄妹本来是打算供奉祖父与父母的牌位的,但后来尚琼私下给赵玮提了醒,他便发现这样有些不妥。无论他们兄妹对自己的父母有多么尊崇,将父母牌位供奉在书馆正堂。都容易引起士林的非议,觉得把他们的父母抬得太高了。倘若有人故意挑刺。造谣说赵玮是想天下学子都冲着他的父母磕头跪拜,那赵家岂不是成了众矢之的?供奉孔圣人的画像。是最保险的做法。他们兄妹就在正堂后面隔出一个小间来,供奉了自己祖父与父母的灵位。有心的学子可以进去上个香,没心的人就当不知道好了。赵焯夫妻本来也不稀罕这点香火。

正房三间,东西屋连着耳房都已经被打通了,全都摆上了长桌与条凳,这里是供读书人们抄书用的地方。为了采光,工匠们还在后墙上开了几个窗户。两边加起来,最大限度上可以挤下八十个人,勉强够用了。这间书馆本来就不是大型图书馆,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

赵琇又带着方仁珠去了东西厢房以及后院的几间大屋,屋里全都摆满了书。这里是正馆,收藏的都是四书五经相关类别的书籍,各种版本的典籍与解析应有尽有,有一些还是从来没向外界展示过的名家私藏心得,相当珍贵。方仁珠转了一圈,就恨不得把自己钉在这里,一步也不肯离开:“那本书我没看过,只听人提起,据说对的解析非常独到,真想看一看。”

赵琇只得拉住她:“那本我有手抄本,回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