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六 京兆韦氏 (第3/3页)
宰相。 所以,自大唐立国以后,韦杜两姓家族势力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两大家族皆是尊经义以获仕,家族好礼向学之风盛行。 族中子弟或参军抗敌以守边疆,或牧治州县抚以百姓,或执掌御台规治天下,可谓文昌武盛。 韦府。 韦巨源端坐堂上,一手抚着颌下不长的胡须,一手用指节轻轻敲打着面前的案几,凝神沉思。 其长子韦安嗣坐于下首一侧,身披锦袍,腰缠玉带,一表人才,却是有些神思不静。 一位精干的四旬中年男子垂手立在堂中,正汇报着最新得到的消息。 “陛下刚刚下旨,于城门处张贴皇榜,言及为了感谢和表彰士绅大力救助瘟疫灾民的善举,特祷告上苍,于渭水之河畔立一石碑,遣大儒孔颖达持笔,于一日之后,将所有募捐钱粮的有功之士名字、事迹镌刻于石碑之上。” 中年男子汇报时语调浑厚,叙述十分清楚。 听到此处,韦巨源微微睁开眼,皱着眉头,似是对着中年男子反问,又像是自言自语。 “此举何意?” 韦安嗣倒是急不可耐地想表现一番,插话道: “如今灾民众多,必是陛下看募捐甚少,可朝廷又无力施救,心急如焚之下,想以此法鼓励世家富户,踊跃捐赠。” 哼,陛下也太想当然了。 当初陛下在朝议中提出募捐,就受到众多世家子弟的反对。 所以募集到的钱粮甚少! 如今即便真有好婺虚名之辈想要借此出名,也只不过杯水车薪而已。 城中士绅皆已暗通款曲、同气连枝,必不会再捐募。 其余富户便是有心,也不敢触碰士绅的楣头,即便捐,也不会捐多少钱粮! 站立的中年男子点了点头也赞同这个说法。 “大少爷言之有理,此应是陛下无奈之举,老爷不必过于在意。” 韦巨源枉如没听到,皱着眉头,沉思了一会儿,缓缓闭上眼睛。 半晌过后,韦巨源睁开眼睛,脸上无喜无悲,微微叹了一口气,道:“陛下这招,可真是妙啊!” 妙?从何说起! 韦安嗣与中年男子对视了一眼,面面相觑,不明所以然。 韦巨源看了看一脸茫然的大儿子,心中叹息。 他这个长子其实头脑才华皆是上上之选。 可没有经历过风雨,性子太过漂浮,遇事莽撞毛躁,恐非是能支撑韦氏家业的良才,还得多磨练才是。 他们这一房属于京兆韦氏嫡支,但是韦氏枝繁叶茂、脉络繁杂、家族庞大。 便是同族之间也是明争暗斗,稍有不慎,便会被人连皮带骨的给吞下去。 看起来,只能期望李二手下留情,毕竟他们韦氏与皇族可是联姻。 宫中的韦贵妃,便是他的女儿,如果能在李二身边吹吹床头风,起码能保住荣华富贵。 至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如果这个长子再不长进,怕是奢望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