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86 (第1/2页)
——儿砸,你知道你欢喜的人是这个模样的吗? 作者有话要说: 恢复记忆的夏喵:他才不是什么好人鸭!!!我还是白肚皮时候他已经是黑肚皮了!!! 道以光大为功,术以神隐为妙——by李世民大大意思大概就是治国之道可以宣扬的满世界都知道。比如——和平和发展朝政权数老百姓则没必要知晓。 就好像现在国家不会给你具体分析我们做了什么baba,我们有什么计划什么目的baba我们为什么要给英国造铁路给南非造房子还要派军队去维和一样。这事,有心人自己能察觉,无心人只会觉得国家只会把钱丢给别人,浪费纳税人的钱都不看看自己国家百姓怎么活还有那么多人看不起病。 ——你们一定听到过这个说法。为什么不说也不解释呢?因为这些人只是想要为了反对而反对,为了贬低而贬低。他们根本就不想要知道这一切有什么目的,说了白说听了也白听。他们不会去思考中国是如何在70年的时间,(实际上如果从改革开放开始算也就是41年)是怎么从一穷二白的泥泞中爬起来能够成为和世界第一经济体面对面坐下谈判,甚至成为对方的心腹大患。 也不会去思考这些看起来白白丢下去的钱到底有怎样的效果。只是享受于这种谈论间因为和别人不同而快乐,因为众人皆醉我独醒而骄傲。所以,没必要说。 但是有些信息并不会被隐藏,而是要你自己去从这些信息中读取去去思考。靠着自己的眼睛去看到国家一步步的布局筹划和努力。 这其实也是一种筛选。 所以儒学成为了古今治世之学,汉以后任何一个朝代都是以儒学治人,而唯有极少数一部分人才会在儒学以外接触到更深一层的学说,譬如官场厚黑学(不是) 当然也不是没有玩秃驴的时候,比如汉宣帝的儿子,就是被忽悠瘸了的。 当皇帝,尤其是一个好皇帝,真的比圣人还难。 提一句,其实古代有一种看法,在我们看来开创一个学派的人都是很了不起的,但以前不是。 他们都是失败者。古代的读书人(明清后不算)读书的第一要务不是开创学派而是治国治人,只有这一条路走了失败了的人,才会潜心著书,目的是为了将我的理念流传下去,让后辈学习了我的理念然后将我没有成功的路再走下去。 所以你可以看,官居高位真的治世者很少会留下什么学说,就算有看到的也多是别人记录下的散文逸事,比如之前说过的就完全是道听途书的“同人本”但这不是代表他们的学说有问题或者是失败者,而是时代都有局限性,在一个吃不饱的时代你要求人人懂礼仪那不可能。 但是等到国家相对富足可以发展精神文明的时候这就惊为天人啦。 所以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也导致管理层的学习材料很少,治国之学全是一代代帝王趟雷后,一个个王朝覆灭后交给后人的。所以时代越靠后,你就会发现它持续的时间相对越长,因为他们的基垫更为牢固,趟过的雷也足够多。嗯…… 论踩雷之集大成者,就是始皇爸爸的秦国了,从这一点来说,所有皇帝都要感谢一下他(虽然他可能不想要) 第130章帝国裂变(4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