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_分卷阅读39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92 (第1/2页)

    国之道教化民众,但是作为帝王而言,只靠正道是不够的,还要有权术权谋。



    当然,权术这东西也不是太上得了台面,老实说这事从大义上来说周亚夫说得的确不错,可事急有从权啊,如今的当务之急是套到匈奴草原的情况,在这时候当个道德标兵有用吗?



    臣子确实有劝谏之责,可这事,他的确劝错了。



    周亚夫这话一说,人人都要夸他一声正直,而刘启日后人家都要说他走外路子,心思不正,哪怕他做的事情和文帝一模一样,评论也会两极化。而周亚夫行了劝谏之责,自此景帝所作所为均是景帝自己负责,他已经尽力了。



    如果周亚夫是个谏官,谁也不能说他错。可问题是他是朝廷的二把手,他的职责是辅佐帝皇,纵观历史上的辅职,夏安然只见过帮皇帝背锅的,可真没见过甩锅给皇帝的。



    果然是个勇士。



    见弟弟着急的小眼神,夏安然沉吟半响后还是说道:“条候确实不适合做丞相……如果彻儿当真有心,还是劝父皇将其外放到边郡吧。”



    他平静到甚至有些冷酷,“如果你还想要保住他一条命的话,他就不能继续待在长安。以他的性子,很可能彻底惹怒父皇。”



    刘彻沉默了,他想了半天,“那去做太守……条候愿意吗?”



    夏安然笑了一下,“你不如去问问他?或许有些人,宁可和刀剑相伴,也不愿意同案牍为友呢?”



    刘彻略有所思。



    夏安然在他转身想要离开之前忽然叫住他“彻儿。”



    “条候还在当打之年,你此去,多做斟酌。”



    “……彻儿明白。”



    数日后,伴随着夏安然一同出关的,还有去雁门郡做赴任的周亚夫。他将承接雁门太守一职,同样是两千石,而且如今中央还会给与靠近边关的郡县地方补贴,也算是风光离职。



    双方并不同路,但都要先出函谷关,离京时间又差不多自然就遇上了。不过比起前簇后拥的中山王车架,周亚夫赴任的队伍就轻巧得多,他只带了一辆放着行李的牛车,其中主要是放的甲胄和兵器。



    他本人骑在马上,只带了一个老仆牵着牛前进,一行人远远跟在中山国的车架后头,多少有些寒酸。



    从出京开始就有人发现后头跟着的人了,郅都犹豫了下,同小国王说了一声,随后调转马头去了后方。



    片刻后,他一脸古怪地回来,对夏安然说:“条候说他是来向殿下道谢的。”



    夏安然眨眨眼,“道谢?”



    郅都神色也有些复杂,他面上带着几分唏嘘,“条候说多谢殿下说情,比之朝堂,他的确更喜军营。”



    夏安然有些意外,他觉得这位丞相似乎性格有些转变。他微微一笑“他应当谢的是太子,而不是我。”



    若非是刘彻去向景帝求情,刘启一定不会放周亚夫出京。周亚夫是周勃之子,虽不是嫡子却承了周勃的侯位,又破了七国之乱的乱局,可以说如今藩王们可以仍由景帝揉搓多亏了这位。他有才能,在军中极有威望,在民间又有名声。



    虽然之前在做丞相的时候几乎成了一个孤臣,但为丞期间确实做了不少事。他是刘启手中最锋锐的矛,但现在这把矛刺伤了刘启。坦白说景帝不怕这点小创口,他怕的是这把被他养出来的矛有一天会扎伤他的儿子。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