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_分卷阅读39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96 (第1/2页)

    的一点五倍,这个利润已经相当可观。



    官方收购价一出,民众们便争相养马。



    如今正是这一批自小被进行养育的小马驹的快速生长期,经过多方检验和探查,上林苑的这些从小被精心照料的马匹比起同龄马来说健壮许多,肩高更是高了一寸以上,地方的信息也差不多。



    景帝本正欣喜于此,哪知举国大旱的消息随即传来。



    前几年的大汉收成均是不错,大汉农税低,农民手上多半都有些存粮,去年一年的小规模损失可以靠农人自己扛过去,但今年再来一次便十分艰难,如果再加上蝗灾……整个大汉的农业结构都会濒临崩溃。



    到时候人都吃不饱,别说马。



    而马养到一半半途而废,损失更大。马匹一般三岁可以被收购,现在民众手中的马匹基本是两岁左右,只差最后一年便可盈利,而如今如果下令收购两岁的马驹已经来不及,对于百姓也好对国家也好,这最后的一口气,景帝无论如何也想要撑过去。



    幸好好消息接连传来,匈奴北上,没有趁火打劫,防治蝗虫的手段非常有效,各地爆发的蝗尚不构成灾,倒是干旱对于农产品收入产生的影响要更大一些。



    景帝开始思考,要不要根据小儿子所说举国修筑水利设施。他为此连发多条讯息派人去中山国学习当地的水利设施搭建,并且想方设法地挖当地的人才入中央。



    对于老父亲挖墙脚的行为夏安然先是敢怒不敢言,但紧接着他很快就被安抚了,因为老父亲用一个很不错的价格向他租用了大船自河间国以及受到干旱影响更小的沿海地区向中原腹地调粮以平抑粮价,一高兴,夏安然就将中山国仓库内的陈粮直接打包一起送给了老父亲。



    景帝投桃报李,他令涿郡诸多地配合滱河流域的水利疏导工程,趁着水位下降拓宽河道、改建堤坝港口,直接将滱河通航能力提高了一成,自此中山国的货船可直接抵达白洋淀一代。



    虽然只是短短一成,但走水道的运输时间可以从十来日缩短到顺风一二日,逆风三四日,此处还是平原,又是经济富庶地区道路条件较好,越到地形复杂贫穷地带这种运输时间节省的优势就越加凸出。



    在和白洋淀一代接壤之后,夏安然立刻打算降低中山国禽类养殖比例,以后的鸡鸭鹅蛋尽量都走进口。尤其是物美价廉的白洋淀咸蛋,特备受中山国人欢迎。



    景帝也是通过征用滹沱河水道意外发现了这一地区河道的运输价值,他甚至为了刘彻给他绘制的地图上那个绕到匈奴后背进行攻击的想法心动了几秒,不过等他清醒之后立刻给九儿子写了一封信照例批评他误人子弟。



    但夏安然一点都不在乎,



    因为,他要,结婚辣!



    



    



    第133章帝国裂变(45)



    九月,硕果累累。



    一场与蝗虫以及干旱的攻坚战终于暂时告一段落,中山国的收割大队推着打谷机由南及北一路轰隆隆帮忙收割。这一种雇佣制的收割方式随着大型农业器具的出现而渐渐普及。



    而且这些“麦客”们也从中山国的农人换成了代郡的农人。



    没错,当年买了中山国第一批打谷机的代郡人现在非常机智地带着这些器械来赚中山国人的钱啦。



    但是中山国人并不在乎这些。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使得他们渐渐倾向于向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