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醒来都为反派背了锅_分卷阅读33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330 (第2/2页)

他并非贱籍,谢琰即便对他有意见,也无可奈何。



    虽说人世所谓良籍贱籍对他而言毫无差别,不过公子一片(好意)心意,挽莲虽无人心,又不是不识相。



    “瑗度日前多有冒犯,望挽莲兄见谅。”



    他如此救急,挽莲颇为愉快地回答,“无碍无碍,瑗度兄不必挂怀。”



    他如此开心,倒叫谢琰丈二莫不着头脑。



    另外还有一事,京都遣来押运粮草的督粮将,乃是上虞祝家之人。



    是以宴上姜晨听得,“不才上虞祝英全,此舍弟祝英齐,奉天子之令押运三十万石粮草予前线军。今前方捷报频传,各位将军皆大功也……”



    姜晨坐在上席,闻言抬头看了一眼,对方约有四十模样,身宽体胖,一副生意人惯有的和气模样,其实并不似坐拥良田千顷的主家模样。这也许与其在家中地位相关。



    祝英全。上虞人。



    有趣。



    他身边跟了约莫**岁的男孩,生的倒一派正气模样。



    祝英齐。祝家第八子。



    更直白而言,他的一种身份令姜晨确然有些许在意。



    祝英台的同胞兄长。



    此番信息在脑海一闪而逝,姜晨默然,许久不曾动作。



    谢琰偏头看了眼,又看向底下对这般宴请即便有心也难掩不耐的祝英齐,琢磨一会,心道莫不是文才独来独往习惯了,这会见到同龄人,不知所措了



    鲜少见得文才的目光投向同龄人身上……虽说,即便年长之人,他也只是做到了以礼相待。



    有时谢琰隐隐觉得,他们相识与否,也是他心中有数。有数之时,其实却不在意。既无心他这宰相子侄的身份,也似乎对尼山书院兴致缺缺。他们这同窗相识,也不过偶然。如清水涟漪,一瞬之后,再无波澜。



    其实正如兄长所言,文才的心思他并不明晓多少。他虽年仅八岁,行事却过于周全。便说此次秦晋交战,水漫项城之前,他已引出城中流民,却按下不表。留待朝中变动之后才出手……致使朝廷尽皆闭口无言相对。



    无论是营帐又或战场甚至朝堂风向,他都如此泰然相适,仿佛一切从不担心意料之外。像是久经沙场的战将,又是步步为营的政客……但是想到他的年纪,他的身份,谢琰便对自己言明,只是天生聪颖无关其他。



    “不知这位小公子……”



    祝英全的话让谢琰惊醒了瞬间,便见着他目光直直落在姜晨身上,询问的意思相当明显。



    “此……”谢琰立时起身要应对,被谢玄暗中抬手拦住。



    此处细微异状,姜晨扫来一眼,对其心中盘算了然几分。无非此番项城之事太过强硬,朝堂虽已无言可对,但微言微语依旧存在。同时他又封将,以为外臣。此番项城事了,内臣便不宜与外臣交往过甚,否则将疑有结党之嫌。桓温前车之鉴,今帝因此极为多疑。为帝,多疑是个安全且优良的品质。



    正因如此,谢氏士族,须得格外避嫌罢了。



    虽是提前了些,倒也不出姜晨意外。



    谢玄偏了偏头,未曾对上姜晨视线。



    “杭州马文才。”姜晨站起身,端起酒杯,唇角挂着不失礼貌的微笑,“祝随军相随押运粮草,劳苦功高。文才敬随军一杯。”



    听得他如此回答,言语之间有意无意捧他一把,祝英全心下得意,拿起身边侍女端来的酒,遥遥一敬。“岂敢岂敢。将军威名远扬,祝某久仰。”语毕,自认回答的贴切又自然,脱口道,“只是未曾想到,将军如此年轻,果是英雄出少年啊!”



    此言一出,在座众人神色各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