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498 (第2/2页)
急调派军队。布尔什维克成功夺取政权,欧洲东线的战火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可能不再燃起,德国又一次从东线抽-调部队补充西线。“康布雷不能交给协约国!”法国小镇康布雷,就像1916年时的凡尔登一样,吸引了交战双方的目光。只不过,这次双方的角色发生了转换,主动发起进攻的变成协约国军队。一战的整个进程,也将从这一刻开始变得不同。12月30日,美军抵达康布雷,同日,楼少帅收到了李谨言发来的电报。随同电报而来的,还有大量的军需物资,都将通过瑞士的尼德商行送到华夏军队手中。身处法国的马尔科夫,会想办法让这批物资更妥当也更快的送交到楼少帅手中。显然,李谨言对于欧洲佬和美国佬始终是不信任的,即便隔着大西洋,也无法阻挡他向前线运送物资的脚步。除了食物,更多的就是药品。弹药可以就地补充,食物和药品,绝对是一样也不能少!与此同时,两艘没有悬挂旗帜,舰身上也没有任何明显标志的巡洋舰,正悄悄的“接近”菲律宾群岛。寺内首相的“抢劫”计划,即将正式开始。231、第二百三十一章民国九年,公历1918年1日1日华夏联合政府大总统楼盛丰,在广播中发表了祝新年讲话。此前,政府虽然对德宣战,并派军队远赴欧洲大陆作战,但国内并非全部是赞同的声音。“之前不宣战,一帮学生上街闹,现在动真刀真枪了,又一帮人闹,就不嫌烦?”不能怪楼大总统抱怨,在楼少帅领兵出征之后,报纸上便开始出现反战言论,认为华夏军队出征欧洲没有意义,只是因一时之气,当此时,华夏的首要之事,乃发展民族经济,振兴国力,而非对外炫耀武力。“楼氏当政,武夫执国,真乃国家之幸?”这样的声音并非没有市场,只是一直没有占据主流,更多的,还是青年学生和文人发出的声音。之前“反对”楼大总统的部分人,也因为华夏远征军在欧洲首战获胜转变了口风,开始和这些继续“挑刺”的人打口水仗。这一点,倒是连楼大总统本人都没有预料到,“这个,还有这个,”楼大总统翻着京城的一份报纸,指着上面的两篇文章,“这两个人之前不是还骂老子独--裁,罔顾民意?怎么现在却替老子说话?民选总统,以民之利为先?嘿!”楼大总统翻阅了几份报纸,上面的情况都差不多,有不赞同政府派兵的,也有直斥这些言论“卖国”的,总之五花八门,只要有一支笔,这些人就能写出个花来。“这样也好。”放下报纸,楼大总统舒了口气,“众口一词,我倒是该闹心了。”楼夫人恰好在一帮读楼二少从关北写来的信,内容不多,写得却极认真。将他在关北的日常逐条列举,重点写了在学堂里的情形,看得楼夫人不自觉露出笑容。这样的信,从楼二少上学之后就没断过,主要是李谨言的主意,每隔两天一封,普通邮寄太慢,反正他们家有钱,不在乎这点人力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