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726 (第1/2页)
书案上。“这些都是京城书院,前些年年终考核用的卷子,我有朋友在京城书院任教,特意印了些给我,你们今天都来试着答一答,让我瞧瞧你们和京城书院还有多远。”族学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静山伯府族人家里的孩子,小童有,年纪十二三岁的有,十七八岁的也有,更大一两岁的同样有几个。男子十多人,女子七八个。除了小童们单独上课,但凡年过十岁,未考去其他书院的学生都集中在一处。年纪小的还好,年纪大的几个,无论男女一下子精神百倍。他们如今已经到了为自己前程考虑的年龄,做梦也想就读京城书院。一群依附伯府求生的孩子,突破出身限制,最好也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去读京城最著名的几所书院。皇家书院权贵太多,大部分都是王孙公子,成绩要紧,关系更要紧,他们也不敢妄想。与之相比,京城书院就属于还算可望可及的那一类。在静山伯府的族学中,大部分学生都想最终进入京城书院,一听到这个名字便心潮起伏不定了。读京城书院,和去其它书院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试卷很快发下来。一人七页,其中四页是格物算术相关,另外三页都是正经的国学相关。杨玉英扫了眼,微微扬眉,这卷子出得很有些水平,不像是一般的先生出的考卷,到像是几位名书院的杰作。虽然表面上看平平无奇,好似就是再基础不过的试题,乍一看,谁都觉得有把握完成,但其中隐藏的各种小陷阱,包含的冷门知识,就像一支支冷箭,让人防不胜防。她以前也看过京城书院的试卷,各大名书院对自家的知识保密得还不错,但总少不了内部交流,外面的人难窥门径,门里的人却不同,哪个书院新勘定了教材,有那位大儒出手,几乎眨眼间就能在圈子里传开。像杨玉英,夏志明这样的学生,更喜欢分析研究那些先生的风格,一拿到题目,是哪位先生出的差不多都能猜个七七八八。眼前这份卷子看起来普通,实际上就属于重量级的武器,便是那些大书院的学生答起题,不是最顶尖的那几个,也不一定能轻易拿到好成绩。杨玉英抬头看了眼先生。静山伯府请的这位先生也是正经的进士出身,学问很扎实,要不是年纪大了,没有赶上好时候,这也必是名书院出身的佼佼者。现在拿这么难的题目来吓唬自家学生,也不知是个什么心思。片刻之后,所有人都低头认真阅卷,开始答题,杨玉英默默拿起了笔。一场临堂小测,满屋子的学生被考出一身冷汗,交了卷子哪里还有考试之前的意气飞扬,小心翼翼地觑着先生,神色拘谨又彷徨,更是没有了嘀咕别人的精神劲儿。先生笑起来:“行了,我和你们刘先生会尽快阅卷,争取明天就把结果给你们。”整个教室里鸦雀无声。今天这一整天的课,好些学生都上得心不在焉,连吃饭也吃得不安生,戚芳龄到还淡定,只是她最近把杨玉英当同一国的好友,总爱腻在她身边,尤其是到族学读书时,更是恨不能出门方便也要一起。“你看,都围着林依依讨论题目,好像她的就是正确答案。我还不信了,题这么难,她就真都会做?”戚芳龄话里多多少少有些酸意。虽然已经习惯,但看着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