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436 (第2/2页)
而且康莱也是她未来要合作的对象。虽然因为小康先生干出的事儿让康莱很尴尬,但是正是因为这事儿,苏青玉才觉得康莱未来合作更好谈。要想在华国发展,又想多赚钱,又想要洗刷掉不好的名声,那就只能搞投资建设了。没办法,谁让他没教育好孩子呢。和苏青玉准备逮着老康先生加入自己的扶贫大军不一样,其他同学倒是一心一意的学习了这些工厂的模式。发现管理上确实对工人压迫一些,当然,这个压迫也是和国营单位相比较而言的。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也是给这些工人提供了工作岗位。没有这些工厂,他们可能连工作都没有。总结下来,有利有弊,利大于弊。苏青玉他们又陆陆续续的去了其他企业的厂房学习。这些厂子真的建设的很大,而且很规范。机器都是用的好机器,和国内的国营单位比起来,他们确实有自己的优势。看了一圈之后,大家也都发现了,未来的市场竞争会十分的激烈,甚至有同学提出,国内的经济模式到时候就不是想不想变的问题,而是会受到市场的影响,不得不做出更大改变,比如说,经商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多。苏青玉对这些都很熟悉,所以不用花时间学这些,其他同学学习参观的时候,她就努力和这里的负责人打好关系,联络感情,小本本上又添加了不少的路子。除了这些人的联系方式之外,她也把他们各自倾向于哪个行业也记录下来了,为自己以后的工业园区建设提前打听好消息。晚上睡觉之前还自己画了工业园区分布图,然后想着如何安置这些单位。总而言之出来一趟,她感觉获益良多。当然,这也得益于她之前和元华的合作打下了好的基础,人家一看她和元华合作,而且还给元华带来了一些效益,所以也得和她结交。态度上也算得上客气热情,并没有因为只是个学生而看轻。沾着苏青玉的光,他们这群学生还跟着不同企业的负责人吃过几顿海鲜大餐。吃完之后,学生们还有些后悔,纷纷躺在床上感慨着自己竟然沉迷于万恶的资本主义生活。这吃的不是海鲜,吃的是工人的血汗钱。苏青玉觉得自己的这些同学可真是可爱极了,不管未来会不会变,这会儿都纯粹的让人觉得可爱。元归刚来深市,就听说了苏青玉一行人在这里过的滋润无比的生活了。毕竟他们吃饭都是在附近最好的饭店。而这饭店是新建的,好巧不巧的也是元华的产业。元归一来,就连人家吃了几顿饭,和谁吃的,都了解了。听说这些企业和这个姓苏的带头人很熟悉,还问自己单位是不是也要请。元归觉得,这事儿是正常的,正常的人际交往而已。不管在哪里都讲究个人脉,当然,华国说的比较好听,叫人情。他知道苏青玉是个有想法的人,未来也是要搞建设的,自然会和其他各行各业接触。这很正常,他很理解。但是心里还是觉得不舒服,他自己很反感自己这种心情。觉得很不好,这又不是幼稚的交朋友,不让自己朋友和其他朋友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