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359 (第2/2页)
烧了,田又被里正的侄儿霸占了,一大家子人,没活路了!大人,求大人帮我们做主啊!”老妇人放开喉咙哀嚎,姜玉姝直头疼。她抬手阻止,皱眉问:“原告是里正的侄子?”“对!”李启恭插嘴问:“莫非里正偏袒亲戚了?”“全村人都姓‘荆’,家家户户沾亲带故,根本没有‘偏袒’一说。”中年人脸涨红。老妇人反驳:“呸!虽然同姓,但里正是你的亲伯父,而我们两家压根不同一个高/祖父,里正当然偏袒你们。另外,你表姑丈是举人老爷,在衙门当官,荆教谕给你撑腰——”“慢着!你若是无凭无据,不准信口指责。”姜玉姝不喜粗鲁聒噪,挥手制止老妇人,威严问:“原告,对于被告的‘霸占’说法,你有什么可解释的?”中年人迫不及待,强忍怒火答:“大人,草民冤枉!兵荒马乱期间,草民一家也逃难了,前年年底回村,官府发了赈济粮和粮种,同时吩咐:‘良田不可荒废,准许村民耕作本村闲置土地,但需上交七成粮食给官府’。另外,当原主人回乡时,必须物归原主,并给予适当补偿。”适当补偿,是应该的。但,多少才算“适当”?姜玉姝一听便明白了争执的根源,扭头,轻声问小吏:“这道命令,是不是衙门颁布的?”小吏躬身答:“是!当时,全县人口锐减,良田荒废,刘知县为了振兴图宁,特地琢磨出这一道‘代耕令’。”姜玉姝恍然颔首,旋即不解地问:“此等民生大事,县衙档册上为什么没有记录?”“这、这……”小吏低下头,含糊解释:“咳,近年衙门事情多,人手却不足,但正在查缺补漏了,卑职回去一定禀告黄县丞,尽快把‘代耕令’详细补上!”姜玉姝心生疑虑,却面不改色,严肃问:“既然官府吩咐补偿,原告,你补偿被告了吗?”“补偿了!”中年人一家憋屈不平,七嘴八舌道:“乡里乡亲,岂敢白占便宜呢?今年七月初,庄稼出苗的时候,她一家子回村,里正立刻叫上我们登门解释,当天,她家不仅领到赈济粮,还得到我家补偿的一千斤土豆。”“里正做主,双方商定:秋收后,我家再补偿一千斤粮食,然后把田地物归原主。”“不料,她家贪得无厌,隔三岔五地要粮、要钱,经常拉着我们上山伐木、挖石头帮忙盖房子……唉,林林总总,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忒叫人恶心!”“唉,还有更过分的。”中年人扭身,抬手遥指庄稼地,接腔告知:“那儿,下个月可以挖土豆了。谁知,她家狮子大开口,张嘴讨要一半的收成。大人,草民一家累死累活,七成粮食上交官府,自己得三成,她家没出过半分力,凭什么占我们的一半?”老妇人理直气壮,“因为田是我们家的!你家霸占近三年,多收了几万斤粮食,眼下我们日子困难,只要求分这一季的一半,又没叫你补上前两年的,仁至义尽了!”中年人急赤白脸,“当着官府和乡亲们的面,你说,你哪只眼睛看见‘多收几万斤’了?”“我——”老妇人一口咬定,“总之,你家就是占了我家的便宜!”中年人怒不可遏,“哼,仔细算算账,谁占谁便宜还不一定呢!庄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