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瑜_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6 (第1/3页)

    要说周瑜当初租下这个小院子时没有用心挑过,孙策绝对不信。院子虽小,却种着各样花草。北方的冬天苦寒难熬,一众群芳尽皆被冰雪掩盖,只有院里的那株白梅,开得旺盛。

    这几日周瑜回家后也总埋头书案,孙策透过木窗望见梅花,便想起孩提发蒙时背过的那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什么花种在什么人的院子里,也该是有些讲头,孙策拄着脸出神。

    周瑜总算写完,放下钢笔揉了揉脖颈,抬眼就看见孙策翘着二郎腿,神形散漫地望着窗外。

    “你发什么呆呢?”周瑜喊他。

    孙策回神,扭头看他,说:“大冬天的,院里梅花冷得都不红了。”

    周瑜被逗笑,“人家本来就是白的。”

    孙策起身朝他走过去,拿起周瑜摆在手边的书,念道:“四时纂要。”

    他没听过有叫这个名字的书,打开翻了翻,果然书如其名,是本农书。孙策挑眉,说:“你一个国文先生,涉猎倒广。”

    周瑜靠着木椅,也学孙策挑眉:“过段时间我演讲,讲的就是这本书。”

    孙策见上面记载精细入微,讶异道:“古书?那怎么没听说过……”他正说着,就发觉书上的字典雅古拙,十分眼熟,孙策恍然大悟,“这小楷,是你誊的吧周公瑾?”

    周瑜开蒙得早,握不住筷子时就让握笔,说是被钟繇的五表六帖喂着长大的也不过分,孙策从前见过周瑜临的《宣示表》,这字与当年相比更精进了不少。

    周瑜瞧他终于发觉关窍,得意地点了点头,“这本书亡佚数百年,去岁年末我在京郊的寺庙里发现,原稿书页老旧,字迹模糊不清,我誊写以后就带下山了。”

    “怎么好东西都能被你找到?”孙策伸出手去揪他的脸,“忙了这许多天,这下得空没有?”

    周瑜点头:“明日就可以去。”

    看他貌似没把看病的事抛诸脑后,孙策满意地屈起指,勾了勾周瑜的脸蛋。

    周瑜面上浮起一层红,像是恼了:“你别总是摸我!”

    孙策云淡风轻地弯下腰,又拿指头轻轻划了下他的脸,说:“摸摸怎么了?你不满意你也摸我的啊。”

    “你的有什么好摸?”周瑜气得吐了句京骂,“混不吝!”

    孙策听不懂,也知道不是好话,还装作无辜,问:“什么意思?”

    周瑜换了句孙策指定懂的,“脑西耷牢的意思。”

    孙策笑得止不住,评价道:“南北方这点糟粕你倒是融会贯通。”

    兴汉堂开在天罗胡同拐角处的档口,原本是间民居,后来不晓得张家哪辈祖宗脑子一抽学了医,改做了抓药的商铺。那时候天罗胡同都还不叫这个名字,据说当时胡同里挨家挨户都在清明前后种下丝瓜,于是取了个丝瓜胡同。后来不知哪代出了个读书的,去南方做了官,回来后就给改了南边的叫法。

    张家早从张机爷爷辈起,就从卖药的改做开药的了。兴汉堂也是清朝完了以后改的,从前满人当家的时候可不敢叫这个名字。

    今日张机一直坐在二楼的诊室里给人问诊,中午人少,他见没人上楼来,就踩着旧木楼梯下楼了。木梯经久未修,脚踏在上头咯吱咯吱地响。

    一楼是药房,陈列着上百个装着药材的抽屉柜。今天跟张机一同看店的是个挺年轻的女孩,找药抓药行云流水,动作一点不含糊。

    “八角,今天怎么只有你在?”

    女孩叫卉湘,被张机浑说成了茴香八角。女孩一边抽了根牛皮纸绳一边瞪他一眼,“掌柜和另几个都跟着师父出门采卖药材了。”

    店里寥寥几位顾客,张机点了点头,给自己沏了杯茉莉花泡的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