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_分卷阅读3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36 (第2/2页)

嘴巴一撇。

宋岩瞧见乐了:“嫂子你就找个位置坐着吧,不用顾着我们不好意思,我们这群粗人在部队蹲惯了,你学不来。”

叶盛昀也知道她女孩子家害臊,刚才在王老汉家他们都不见外的坐了,就她一直站着,心疼着呢:“坐吧,都站半天了,休息一会儿,我们好上路。”

陈熙彤确实累了,要不是他们发话,真不好意思自己一个人坐着,看了他们好几眼才犹豫着坐下。

她原来吃东西讲餐桌礼仪,细嚼慢咽慢条斯理,跟他们在一块,不好意思太粗蛮,但有意识地加快了咀嚼速度。

最后他们在街口买了一百五十个石子馍,分了分,等到了家,跟女朋友说去了趟西北,给你带点特产。

经过一天一夜的跋涉,他们终于到了京西。

帝都,外地人来了总要大肆赞美它的繁华,离不开富人怎么骄奢,游子处境可怜。但表象背后,是古老的历史,以及历史积淀的人文情怀。

最大的特点就表现在走哪儿都有很大几率和低调的老艺术家偶然会面。

说起文艺资源,安徽,苏州,长江三角洲那块也多,可要比名气,还是京城的几位传得远。

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定的规模了。

叶盛昀携陈熙彤给小朋友洗完澡,换完装,便一道带去了北京人艺。

叶西宁想石子饼想两三个月了,就好这口。

他这个当哥的,要千里迢迢给她送过去。

第26章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位于王府井大街北侧,毗邻报房胡同,“首都剧场”四个大字挂在古典华贵的建筑上,门口还竖着根华表柱。

叶盛昀把陈熙彤和孩子们放在“王五儿井”,让她带着他们找地方吃饭,自己开着车来找叶西宁。

原本还在考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会不会打搅到别人,结果给叶西宁打电话的时候这丫头带着哭腔,一下打消了他的念头。

一准受委屈了。

文佳惠祖籍是上海的,父母晚年举家搬迁到了沈阳。

北方口音拐人,叶西宁小时候也说上海话,可经年累月被东北朋友带出了一股碴子味。后来随叶翰忠来到北京,见首都人民囫囵说话那腔调有味道,底气足,爽利又亲切,便也跟着学起北京话。

京片子里混着东北口音,不太正式。

当演员后不仅要和同行切磋,还要和编内人员打交道。剧院里有舞美设计、灯光师、保洁各种各样的工作人员,有老的有年轻的,男的女的,人多嘴杂。背后说人虽然没cao行,但老话不是说,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传着传着就传到当事人耳朵里了。

北京话里的儿化音讲究,好词儿坏词儿都加“儿”,没什么规律,倒是好多东北话里带“儿”的,北京人不这么说。有人冷嘲热讽,说她京式懒音学了个半吊子。

这要是她瞎编乱造虚荣心上头窜改人家的语言文化,一点不冤,可嫌弃她说话的口音,那就有点过分了。

嚼舌根的不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没比她早来北京多少年,连户口都不在这边。不出生在北京,又对这地方心存幻想,经过打拼达到了理想,混得还算不错,便产生了一种优越感。尤其当从老北京人那儿打听到一些边角料,说给南方“小地方”的人听,被人赞美捧上天的时候,那滋味,飘飘欲仙。

这样的人,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