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共鸣 (第3/5页)
洗脑的快餐产品,并意外得到了一个“满足大众需求”的美名。 这个过程意外的顺利。只因艺术跌落神坛,恰是平民所乐见的。 所以,真正的文艺创作再难出新。 其实,何止是崭新的创作,哪怕是早已创作出来、经时间考验成为经典的文艺作品,也在日益紧缩的社会环境下被审判、阉割,把那些体现艺术精髓的人间悲苦转化为人人可喜的“正能量”,成为太平盛世里最平庸不过的一点装潢。 这绝不是笃定了艺术的内核是悲剧,只是艺术家的悲喜自由心定,如果你愿意承认艺术的内核是自由,那么就理应给予艺术家一些“独怆然而涕下”的宽容。但显然,这份“怆然”于这歌舞升平的盛世已过分奢侈。 纯熙问:“你回去以后,还想继续做音乐吗?” “不知道。”孔安说,“这不是我可以选择的,看机会吧。” 机会,是可以创造的。纯熙在心底说。从小到大,她所遇到的每一个机会,都是源于自己的亲手创造。但她却并不愿在孔安面前炫耀此事,她所有引以为豪的激情和创造,在孔安隐秘的骄傲里,都变作了庸俗的尘埃。 纯熙隐约可以猜出,孔安如今对音乐的远离,是出于对音乐的尊重。她看着台上唱歌的业余歌手们,笑道,“你还没有告诉过我,为什么去打光?真的能赚钱吗?” 孔安明白她的意思,打光确实赚不了多少钱,甚至没有这酒吧里的驻唱歌手来钱快。 况且,在纯熙看来,他还有旁人羡慕不来的本钱——以他的外表,随便拍个短视频或直播,哪怕是不动嘴,都能在物质上获得比现在优越几倍的处境。 但纯熙却想象不出,如果最初,她是在这种场合看到孔安,听到他唱这些融于嘈杂的流行曲,是否还会对他一见倾心。不是因为音乐会比酒吧驻唱高贵,而是她一向认为真正的音乐需要一种沉浸的环境,和一种沉浸的温度——这是觥筹交错、人声鼎沸的狭小酒吧给不了的专注,并且,这份专注更不可能存活于那些只被切割的、反复重复的短视频中。 孔安说:“打光是个意外,我是临时被拉来凑数的。”他难得会对旁人说起这些经历,心情有些复杂,犹豫片刻,又道,“我原本是为一个网剧作曲,结果投资方没看上,他们想用另一首经典老歌重新改编、翻唱,用老歌的热度引流。” “是让你改编吗?”纯熙问。 “是。”孔安点头道,“但我觉得那首歌原来的编曲就已经是最好的了,配器、鼓点都完全符合歌曲的内核和意境,我自问没水平超越原作,就跟他们说我不会改。后来,他们找了另一家外包公司制作了新编曲,用的是电音,说实话……不太好听。” 纯熙笑了起来,孔安说话一向含蓄,他说不好听,那多半能称得上是“呕哑嘲哳难为听”了。 “后来,制作方又想让我唱……”孔安笑道,“当然,不是他们多看重我,而是我价格低,那首歌买版权就花了不少钱。” “那你唱了吗?”纯熙问,她知道他肯定没唱,但还是想听他亲口说。 “没有,我实在唱不来。”孔安说,“而且,我不喜欢唱不符合我心境的歌。” 他自嘲般地笑了笑,想起当时的导演恨铁不成钢地骂他假清高、神经病,导演还说:“像你这么牛逼的人就应该退出音乐圈,小圈子盛不下你这座大佛!” 那时候,他就真的想着要退出音乐圈了。不知是因为对音乐热情的减退,还是因为面对大环境的无力,他再也无法像最初参加音乐比赛、与林方生侃侃而谈时那样踌躇满志了。 所以,后来的打光、剧务等零七八碎的工作,都只是他在思索退出音乐圈的过程中暂时的苟且罢了。 这样混日子的生活已经过去两年,面对未来,他依然未能寻得一个清晰的路向。 在这个本应激昂奋斗的年龄,他却任由自己放纵、毫无目标地过着消极懈怠的生活,他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符合社会期待的好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